说真的,有时候看体育比赛,心脏真得好一点。
东京田径世锦赛,男子110米栏预赛,我正瘫在沙发上,百无聊赖地看着一群大长腿跨栏。
突然,转播镜头里,一个身穿中国队队服的小伙子,在终点线前,干了件能让我把嘴里可乐喷出来的事。
他回头了。
就那么轻描淡写地,脑袋一歪,眼角余光扫了一下身后的对手。
整个动作行云流水,快到你以为是眼花。
那一瞬间,我脑子里嗡的一声,无数弹幕飘过:“这哥们儿谁啊?这么狂?”
、“心脏还好吗?万一脚软了呢?”
这小子叫陈圆,19岁,第一次跑这种世界级的大赛。
他这一眼,直接把互联网给引爆了。
评论区瞬间变成了“夸夸群”和“批判会”的对线现场。
有人说这是新一代运动员的自信,是“少年自有少年狂”;有人说这是年少轻狂,不懂尊重,迟早要吃亏。
搁以前,这事儿根本没得聊,肯定是一顿猛批。
咱们习惯了运动员要内敛,要“胜不骄败不馁”,最好赢了都跟做错事一样,先感谢一圈人。
可现在,时代好像真变了。
先别急着站队,咱们盘盘这小子到底有没有狂的资本。
成绩,13秒39,小组第二,轻松晋级。
从技术上看,他全程的栏间节奏几乎没乱,过栏动作干净利落,那感觉就像我们平时过个减速带一样轻松。
所以,那个回头,可能真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一种“尽在掌握”的肌肉记忆。
就像你打游戏,丝血反杀之后,必须得亮个标,一个道理。
但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,陈圆的“表演”,根本不是独角戏。
你以为他是一个人出来炸场子的?
那就太天真了。
这背后,是一出“中国男子跨栏”的好戏才刚刚开锣。
紧接着,22岁的徐卓一,在另一组跑出13秒28,同样是小组前列晋级。
真正的高潮,是23岁的刘俊茜。
这哥们儿的签运,简直是地狱难度,同组的,是拿过三届世锦赛冠军的美国名将霍洛威——这可是栏间飞行都能给你办个VIP包年套餐的大神。
发令枪响前,镜头给到刘俊茜,眼神里没有半点要去“朝圣”的意思,全是“干就完了”的狠劲。
比赛开始,他像颗钉子一样,死死地跟在霍洛威身边。
最后两个栏,当霍洛威都以为稳了的时候,刘俊茜这小子突然发力,整个人像加了二踢脚一样往前窜。
13秒23!
他冲过终点线,个人历史最佳。
而他身后的霍洛威,成绩定格在13秒25。
你没看错,一个之前你可能名字都没听过的中国选手,把世界冠军挤到了身后。
这0.02秒的差距,比黄金还珍贵。
它告诉全世界,我们不光能进半决赛,我们还能掰手腕。
这下,你再回头品品陈圆那个动作,是不是味儿就不一样了?
那不是一个人的狂,那是一群人的底气。
当你知道你的队友也能把世界冠军拉下马的时候,你跑起来,腰杆子都是硬的。
这场景,很难不让人想起那个男人——刘翔。
他用一个背影,定义了中国田径的一个时代,也留下了一座太高太高的山。
这些年,我们见过太多“刘翔接-班-人”,他们被寄予厚望,然后又被这四个字的重量压垮。
中国男子跨栏,似乎一直在那辉煌的影子里,走不出来。
但陈圆这帮00后,他们不一样。
他们是看着刘翔的传奇长大的,但他们也是玩着手机,刷着短视频,在更开放、更多元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。
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。
你让他们成为下一个刘翔,他们可能更想成为第一个自己。
所以,陈圆那个回头,到底是对是错?
竞技体育,菜是原罪。
如果他半决赛一轮游,那这个动作会被做成表情包,嘲笑到他退役。
可如果他能一路杀进决赛,甚至站上领奖台,那这个回头,就会被载入史册,成为王者霸气的经典瞬间。
说到底,我们作为看客,或许也该把心态放平。
我们能欣赏博尔特冲线前捶胸顿足,能接受国外运动员的各种个性张扬,为什么对自己家的孩子,就非得要求他们像个三好学生?
那个回头里,有实力,有态度,也有一点点恰到好处的“骚操作”。
它像一颗石子,扔进了沉寂已久的中国男子跨栏这潭水里,激起的涟漪,才刚刚开始。
接下来还有半决赛、决赛,这帮“熊孩子”还能整出什么活儿?
我不知道,但我挺期待的。
毕竟,比起千篇一律的沉稳,这种带着未知和风险的张扬,才让体育变得更有意思,不是吗?
股票投资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