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是一种散发性疾病,预后良好。尤其是肺MALT淋巴瘤合并肺癌,不仅罕见,而且极易误诊。然而,对于这种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,人们仍知之甚少。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成人肺MALT淋巴瘤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、影像、基因突变及病理资料。
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后,本研究共纳入14例患者,其中女性11例,男性仅3例,中位年龄为57[IQR:53–67]岁。肺MALT淋巴瘤病灶中位直径为14mm(IQR:6–23)。结节是肺部病灶最常见的CT特征及存在形式(n=8)。肺癌病灶中位直径为10.7[IQR:6,20]mm,CT特征以结节为主(n=12)。6例患者在同一肺叶内出现双原发恶性肿瘤(称为碰撞瘤),其余8例病灶位于不同肺叶。5例存在EGFR突变,1例未检测到突变。13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,1例为微小癌。术后全因死亡率较低,预后良好。1例患者术后41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,其余13例患者状况良好,平均随访时间为37.92个月。
对于肺部有病灶(尤其是多发病灶)的患者,术前全面评估至关重要,可防止误诊或漏诊。此外,当肺癌和MALT淋巴瘤均处于早期且可通过微创手术(肺局部切除术)切除时,手术切除是理想的治疗选择。
展开剩余91%研究背景
黏膜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,也称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(MZL),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,可发生于任何黏膜部位,最常见于胃,也可发生于眼眶、肺等其他组织。
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是一种散发性疾病,占所有原发性肺癌的0.5%。由于肺MALT淋巴瘤发病率低、进展缓慢,极易漏诊或误诊,因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。理论上,肺MALT淋巴瘤的发生是由于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先发生基因突变,进而在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刺激下发生恶性淋巴转化。基因突变包括3号和18号染色体三体,以及t(11;18)(q21;q21)、t(1;14)(p22;q32)、t(14;18)(q32;q21)和t(3;14)(p14.1;q32)易位。同时,Bende等人报道,局部自身免疫反应在相当一部分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病程进展缓慢,临床症状差异较大。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Okamoto等人报道,通过对肺MALT淋巴瘤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(BALF)细胞进行质谱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,其B细胞群体模式与其他肺部疾病存在显著差异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,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检出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病例逐渐增多。因此,该病极易被误诊为肺癌。
2022年,肺癌在全球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占比25%。肺腺癌(LUAD)是肺癌最主要的组织学亚型之一。尽管肺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,但2010至2014年间,大多数国家肺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%-20%。对肺结节患者进行合理治疗,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,同时减少对良性结节的不必要检查。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常被误诊为肺腺癌。然而,这两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和预后存在差异。
肺MALT淋巴瘤与肺癌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极为罕见。已发表的肺MALT淋巴瘤与肺腺癌同时检出的病例共9例,均为散在报道,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对比。目前,关于此类疾病的肿瘤分级、分期、治疗及预后相关信息尚无标准或指南。本文报道了2013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肺腺癌合并肺MALT淋巴瘤病例。通过回顾性分析这14例患者的临床、影像及病理特征,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。
研究结果
患者特征:
14例同时患有肺癌和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详见表1。该队列主要由女性患者组成(n=14),男性患者占少数(n=3),中位年龄为57岁(四分位距:53–67岁)。在这些患者中,2例存在合并症:1例患有高血压,另1例有乙状结肠癌术后病史。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,但有1例患者存在胸闷症状。所有患者的肺MALT淋巴瘤和肺癌诊断均通过直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。14例患者中有2例接受了荧光原位杂交(FISH)检测,结果均为阳性。此外,4例(28.57%)检测到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,1例(7.14%)检测到L858R点突变。
表1
肺MALT淋巴瘤的CT表现
肺MALT淋巴瘤的主要胸部CT扫描特征整理于表2。淋巴瘤病灶的中位直径为14mm(四分位距:6–23mm)。最常见的CT特征为结节,是肺部病灶的主要存在形式(n=8),其次为实变(n=4)。3例患者可见肺肿块(n=3)和分叶征。较少见的表现包括毛刺征(n=2)和空气支气管征(n=2)。在本研究中,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肺癌相似,均可见分叶征和毛刺征,这与典型MALT淋巴瘤的表现略有差异(图1,病例1)。据文献报道,典型MALT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,且无分叶征和毛刺征。大多数病灶分布于右肺(n=11)。
表2
图1
肺癌的CT表现:
肺癌的主要胸部CT表现总结于表2。肺癌病灶的中位直径为10.7mm(四分位距:6–20mm)。结节是最常见的CT特征及肺部病灶存在形式(n=12),其次为空气支气管征(n=2)。在其他病例中,肺癌病灶表现为分叶征(n=1)和肿块(n=1),未出现毛刺征。与肺MALT淋巴瘤类似,大多数肺癌病灶位于右肺(n=11)。本研究中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典型肺癌略有不同。例如,病例2(图2)和病例3(图3)的MALT淋巴瘤病灶表现为“肿块型肺癌”样外观,而肺癌则表现为小结节。典型的微浸润性腺癌以非实性成分为主,但可能存在小的中央实性成分;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表现多样,可从完全非实性到完全实性,且可为单灶或多灶;而肺癌通常伴有分叶征、毛刺征和胸膜牵拉征。然而,本研究中的病灶体积较小,无分叶征,且毛刺征少见(n=1)。
图2
图3
MALT淋巴瘤和肺癌的病灶位置主要位于肺的同一侧,其中6个病灶位于右肺(图4)。
图4
肺MALT淋巴瘤的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:
肺组织中可见增生的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(图5A)。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分析证实,每位患者的MALT淋巴瘤均表达CD20(图5B);免疫组化显示CD43阳性(图5C);可见淋巴上皮病变(图5D);残余树突状细胞网络中CD23表达阳性(图5E);此外,BCL-2表达阳性(图5F)。
图5
13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合并MALT淋巴瘤。13例MALT淋巴瘤为Ⅰ期,1例为Ⅲ期;14例肺癌均为Ⅰ期。
治疗:
本研究中,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电视胸腔镜手术。具体而言,10例患者接受了肺叶切除术,6例接受了肺段切除术,4例接受了楔形切除术。1例患者在术后41个月因肺部感染不幸去世,其余13例患者状况良好。从时间线和临床评估来看,该感染不被认为是术后并发症,因为手术干预与感染发生之间无直接关联。这些患者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7.92个月(如图6所示),提示预后良好。
图6
讨 论
MALT是支气管上皮下方的一种特殊结构,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分叉区域。肺MALT淋巴瘤起源于B细胞前体,是一种罕见且独特的淋巴瘤类型,占所有淋巴瘤的比例不足1%。肺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肺淋巴瘤(占70%-90%),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占5%-20%)及其他少见类型。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类型,其发病率与MALT淋巴瘤有显著差异。然而,临床诊断肺癌合并MALT淋巴瘤时需要谨慎。但临床医生仍然必须考虑合并MALT淋巴瘤的可能性。
MALT淋巴瘤通常在慢性炎症背景下发生,有时与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。相比之下,肺癌主要与吸烟、环境暴露等危险因素相关。有研究表明,这两种肿瘤的并存可能源于共同的危险因素,也可能是其中一种肿瘤改变了微环境,从而促进了另一种肿瘤的发生。
在组织学上,肺MALT淋巴瘤可见肿瘤细胞混合浸润,包括中心细胞样细胞、单核样B细胞、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,多数病例中偶见大细胞。大细胞数量增多可能具有预后意义,已有研究建议根据大细胞数量对肿瘤进行分级。这些细胞构成病灶,其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样细胞浸润,可扩大反应性淋巴滤泡的边缘区,并沿支气管血管区域在细支气管黏膜形成肿块样病灶;从影像学上看,这些病灶常表现为肿块/结节或肿块样实变区,且多位于支气管血管区域。
合并肺癌的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常与肺癌的纯磨玻璃影(GGO)或部分实性GGO相似,而非既往报道的肺叶或肺段实变。MALT肿瘤生长相对缓慢,由软组织构成,不会立即形成明显肿块,因此在早期常表现为磨玻璃影而非明确肿块。此外,MALT肿瘤生长常伴随局部炎症,这会影响肺组织密度,导致CT上呈现模糊表现。淋巴细胞浸润可进一步改变肺实质,使影像学特征更为复杂。这种GGO表现具有临床意义,因其可能提示潜在的肿瘤性或炎症性病变。
早期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属于惰性病变,患者以中老年为主,临床病程通常较缓和;而肺癌的进展往往更具侵袭性。在本研究中,若肺癌诊断时为Ⅰ期,合并MALT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总体良好。大多数患者(n=13)无明显症状,是在常规胸部CT检查中偶然确诊的。MALT淋巴瘤患者中,不到四分之一会出现发热、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,且这些症状尤其与侵袭性疾病类型相关。
本研究或许能提醒临床工作者,不应忽视肺癌合并肺MALT淋巴瘤的情况。对于肺部任何病灶都需保持警惕。多发性原发性肿瘤虽较为常见,但原发性肺癌与MALT淋巴瘤同时发生(称为碰撞瘤)极为罕见,相关文献报道较少。在本研究中,13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合并MALT淋巴瘤;其中6例患者的肺部结节同时存在肺腺癌和MALT淋巴瘤病灶,其余8例患者的两种病灶位于不同肺叶。MALT淋巴瘤的诊断需基于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分析及分子检测,FISH等分子病理检查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由于临床特征、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,该病灶易与肺结核、肺癌及感染性疾病混淆。当患者出现肺部病灶且怀疑为MALT淋巴瘤时,需通过多种方法获取足够信息以明确诊断,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及恶性肿瘤。其诊断依赖于组织样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识别及分子检测结果。
目前,肺MALT淋巴瘤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策略或指南。手术、化疗及手术联合化疗均无法改善总生存期及癌症特异性生存期,因此“观察等待”可能是一种合理选择。此外,Straus等发现,手术切除的疗效(100%)略优于主动监测(91%)和全身治疗(76%)。若病灶局限,可考虑手术切除或放疗。同时,手术干预可为肺MALT淋巴瘤提供较好的预后及更高的诊断价值,因为组织样本是准确诊断的关键。然而,在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活检等微创技术中,支气管活检和经支气管活检检测MALT淋巴瘤的敏感性分别为31%和88%,相对较低。
MALT淋巴瘤合并肺癌是一种罕见且复杂的临床情况,其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,肿瘤学家、肺科医生、放射科医生及外科医生的合作至关重要。首先,需确保MALT淋巴瘤的存在不会影响手术方案;其次,需定期进行胸部CT等影像学随访,监测两种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情况;第三,肺癌的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显著——早期MALT淋巴瘤若局限于肺部,预后通常极佳;肺癌Ⅰ-Ⅲ期患者从手术切除中获益更多,而Ⅳ期患者即便接受全身治疗,预后仍较差;MALT淋巴瘤的预后也可能受合并肺癌的影响,尤其是当肺癌处于晚期时;第四,MALT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尚未明确,但已有研究发现,乳酸脱氢酶(LDH)水平升高、存在B症状、疾病分期较晚或对初始治疗反应不完全的患者,无进展生存期较短。鉴于这些合并疾病的复杂性,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疾病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,样本量较小,难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。此外,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,未纳入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对比分析,这是一大遗憾。但本研究系统描述了肺MALT淋巴瘤合并肺腺癌的临床特征,结果表明:此类病灶具有特定影像学特征;当病灶局限且手术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时,手术切除应作为临床优先选择。
参考文献:
Yang, H., Li, MH., Li, QH. et al. Clinical analysis of pulmonary mucosa-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coexisting with lung cancer. BMC Cancer 25, 120 (2025). 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12885-025-13441-4
发布于:江苏省股票投资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