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的担忧,不是空穴来风。特朗普政府一句话,把战场的温度瞬间提高了几个档。之前还在劝乌克兰让步的他们,这次不仅改口支持乌克兰继续打,还准备给乌克兰最敏感的东西,射程超过两千公里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
这玩意的射程,已经能覆盖莫斯科,甚至还能威胁到圣彼得堡、北极战略设施。换句话说,俄罗斯核心城市全都暴露在可能的打击范围里。
普京早就把话甩出去过。他在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明确警告,如果乌克兰用某国提供的远程武器打到俄罗斯境内,就视为该国直接参战,俄罗斯会直接报复。这次特朗普的动向,正好踩到了这条红线。
更微妙的是,这不是普京第一次讲这番话。几个月前他也说过类似的话。这能说明一个问题,俄罗斯并不想把冲突推到全面失控的地步,但美国显然不打算接这个信号。
特朗普的态度变化很快。他在公开场合承认,援乌“战斧”的大方向已经定了,只差敲具体细节。这一步,对俄乌冲突的可控性是个直接打击,也让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,从幕后走到台前。
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此前还提前放了风,说可以先让盟友手里的一部分“战斧”交出来给乌克兰用。并特意强调,这种导弹够得着莫斯科。这样的声明,既是给美国国内保守派看的,也是给欧洲盟友看的。一旦姿态够硬,美国内部的支持率就有可能稳住。
美国国内局势的确乱。特朗普支持率低,需要选一个能制造声量的问题,把硬派人设立起来。给乌克兰“战斧”,在很多强硬派眼里就是爽快的象征,哪怕这种导弹是服役几十年的“老枪”。
军事专家的看法却冷静一些。“战斧”并不是先进隐形武器,只要被雷达捕捉到,几乎任何现代防空系统都能打下来。它没办法对现在的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,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信号。
那普京的紧张从哪来?原因有三个。
第一,俄罗斯国土太广,导弹数量有限,防御很难全面覆盖。一旦在关键城市被偷袭成功,损失就是沉重的,而俄罗斯这场战争已经让它很疲惫。
第二,乌克兰自己没能力操作这种导弹。那就意味着美军要参与到情报、目标指引甚至直接操作中去。这会让这场代理人战争升级成美俄更直接的对抗,擦枪走火的风险明显提高。
第三,美国如果先开了头,北约其他国家就可能跟着上。有些欧洲国家的导弹研发,比美国还快。如果它们也投放类似武器,俄罗斯面对的压力就会更大。
所以,美国放出“可能支援战斧”的消息,本质上是把俄乌战争的性质进一步转成大国博弈。它表面上是在帮乌克兰站台,实际是在利用这片战场做力量试验。
从俄罗斯的角度,这招其实比武器性能本身更棘手。反应太软,就是给西方一个安全例子,以后各种远程进攻性武器就会源源不断进乌克兰。反应太硬,就可能直接和北约发生冲突,风险失控。
普京可能的办法,不是直接硬怼美国,而是加大对乌克兰后方指挥系统、交通线的打击,不让这些导弹有机会发射。甚至可能截击运送导弹的军火船或铁路运输。虽然这会让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紧张,但比起俄罗斯本土遭袭,这个代价显然轻一些。
如果特朗普真把“战斧”给出了,那就意味着西方援乌已经从防御性武器跨到了进攻性领域。战争危机的缓冲区会迅速被压缩,各方红线离重叠就不远了。
英国外交大臣库珀也曾公开表达过焦虑,他害怕一些冒进动作会把北约和俄罗斯推向直接战争。能让以强硬著称的英国官员都担心,可见这事的分量。
当所有参与方的红线都开始模糊,局面就像一百多年前欧洲大国的地缘态势一样,随时可能因为一次错误判断走向全面冲突。西方的诉求和俄罗斯的诉求现在完全相反,而更讽刺的是,西方还在阻挠中国参与和平进程。在这样一个节点,短视只会让风险继续堆高。
在特朗普眼里,这一步是加码选票和影响力;在俄罗斯眼里,这是对本土安全的直接威胁;而在欧洲一些政治家眼里,这是一个没人能保证收得住的赌局。战争是否升级,取决于这些长距离导弹会不会真正落地乌克兰,一旦落地,局势就不再是现在的局面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投资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