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恒通在线提示:《蒙(méng)求》是唐朝李翰(hàn)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,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,上下两句成为对偶,各讲一个掌故,总计2484字。
【原文】郦寄①卖友,纪信诈帝②。
【注释】①郦寄:字况,西汉初年朝廷官员。
②纪信诈帝:纪信,刘邦手下将领。
诈,伪装。帝,汉高祖刘邦,汉朝开国皇帝。
【译文】郦寄为了活下去,只好出卖自己的好朋友吕禄;纪信假扮汉高祖刘邦,成功让刘邦脱出包围圈。
【典故】郦寄卖友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。
西汉初年,朝中大臣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不错,汉高祖刘邦去世后,吕后当政,朝中政局动荡不安,吕后的娘家人也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。
吕后去世后,大臣们就商议诛杀吕后一党。但是大家唯一忌讳的,就是吕禄手中掌握北军,这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,一旦稍有不慎,就会全盘皆输。
经过一番商议,大臣们决定以诱骗吕禄的方式来达到政变的目的,而合适的人选就只有郦寄了,因为郦寄深得吕禄的信任。
太尉周勃就绑架了郦寄的父亲,要挟郦寄同意他们诱骗吕禄的计划。万般无奈下,郦寄只好从命,相约吕禄出城游玩。
还蒙在鼓里的吕禄,就和郦寄一起外出游山玩水,趁着这个机会周勃夺取了北军的军权,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政变的目的。
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吕后一党的失败,很大程度上是郦寄出卖好朋友吕禄的关系。
纪信诈帝:典故出自于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。
在秦朝末年的楚汉战争中,刘邦一开始处于劣势地位,屡次被项羽所打败。
有一次项羽又将刘邦的军队团团围困,当时的形势非常危急,刘邦眼看就要被敌人俘虏。紧急关头,纪信挺身而出,自己乘坐刘邦的车辆出城,以冒充刘邦,达到吸引楚军注意力的目的,从而掩护刘邦从另一个方向逃走。
最后刘邦成功逃脱,而纪信则被楚军抓住杀死。
【赏析】郦寄和纪信是一对正反典型对比。郦寄为了荣华富贵,甘愿出卖信任自己的好朋友,其行为确实令人不齿;纪信冒死替代刘邦,其忠勇的品行令人可惊可叹。
【原文】济叔①不痴,周兄②无慧。
【注释】①济叔:即王湛。晋朝时期文士,经学家。
②周兄:孙周的兄长。孙周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,史称晋悼公。
【译文】王湛表面疯疯癫癫,其实内里学富五车;孙周的兄长没有智慧,不能被立为国君。
【典故】济叔不痴:典故出自于《晋书·王湛传》。
晋朝时候的王湛,满腹经纶,尤其是精通《周易》,但是他的性情却极为忠厚老实,也不善言辞,因此当时人都认为他有些愚痴。
其实人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,却没有看到王湛内在无与伦比的才华。在这其中,只有王湛的侄儿王济,深知叔叔的才能,只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罢了。
有一次,皇帝召见他,询问他那位愚痴的叔叔死了没有?王济回答说:“臣子我的这位叔叔其实并非愚痴,只不过人们没有认清他的真实才能罢了。”
周兄无慧:典故出自于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
晋悼公小名叫孙周,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伶俐。后来晋国发生内乱,晋悼公被立为国君。其实晋悼公还有一位兄长,只是头脑不灵活,错过了国君的职位。
【赏析】济叔外表木讷但内里聪慧,由此可以看出,在“大巧若拙”和“大拙若巧”之间,两人选择了后者,也即人们口中所说的“大智若愚”;晋悼公聪慧早熟,带领晋国称霸诸侯,充分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。
关注我们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投资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